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关系到学生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水平和办学声誉的重要体现。本报告回顾和总结了本学年我校在学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改进的方向。通过梳理分析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为下一阶段学风建设的持续推进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学风建设成效
(一)开展学术诚信教育
学校将学术诚信教育置于重要地位。将科研诚信教育、科技伦理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等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研讨会、诚信签名活动等多种形式,在新生入学教育、毕业论文开题、奖励评优等关键节点开展专门的学术规范教育,全面普及学术道德规范,深入剖析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在本年度毕业论文抽检中未发现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学生各类评优评奖活动中也未出现学术诚信问题。
(二)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术兴趣,学校积极开展外语口译大赛、笔译大赛、外语戏剧大赛、“理解当代中国”外语能力大赛等专业竞赛;举办课题申报专题讲座、科研团队建设工作推进会等学术活动;组织非遗进校园专题讲座、“品味经典 共沐书香”主题阅读分享会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还增设了多个学生自修室等自主学习空间,图书馆强化资源建设,续订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和博硕论文数据库,不断改善阅读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温馨的学习条件。
(三)提供学习指导服务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学业指导服务体系,举办了“外语专业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斜杠青年 ‘自六边’——世界这么大,多角度看看”“用‘中国故事’讲好中国酒文化”等多场由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主讲的观澜大讲堂;提供了包括课程辅导、学习方法指导、学术资源推荐、心理疏导等在内的全方位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提升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创造条件多渠道助力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专题培训。举办了2024全国俄语产教融合高端峰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法语专业协同发展教育教学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拓展教师专业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学术研究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为学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二、存在问题
(一)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对学业缺乏足够的重视,学习动力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完成不认真等,影响了学校学风建设的整体效果。
(二)教学资源不足:尽管学校在教学资源投入上不断加大力度,但部分专业的教学资源还有待增加。部分教学设备比较陈旧,教学资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下一步计划和改进方向
(一)加强学术诚信教育
继续深化学术诚信教育,通过案例分析、诚信宣誓、学术道德讲座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学术道德水平,建立健全学术诚信监督机制,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课堂互动,增加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加强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教育引导,使其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
(三)加大教学资源投入
进一步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优化教学设施,更新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措施,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为学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学年,我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入推进学风建设,努力营造更加优良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成为就业有实力、工作有能力、发展有潜力、个人有魅力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外国语大学的办学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